经营传统小吃也能做大做强

2013-05-09来源 : 互联网

传统小吃如何做大做强呢?“只要专注于某一件事情,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事业来。”这是28岁的扬州青年沈健的创业感言。

7年前,这位看似“愣头青”的青年借*做起了传统维扬小吃“鱼汤面”的文章,现如今,他的“宝宝熊”已经成功开出了14家直营连锁餐厅、一家管理公司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

沈健认为,企业做大做强的秘诀是,刚开始是卖产品,后来是卖品牌,再后来是资源整合。餐饮行业的竞争力,就在于资源整合能力的强弱,这个道理不仅仅是在餐饮行业如此。

“不安分”的退伍小战士

1997年,刚从部队退伍在家的沈健等待工作分配。为了让自己充实起来,不安于现状的他边等工作边找工作,先后应聘了机关打字员、卫生巾推销员等工作。*终他被安排在油田工作。在许多人眼里,那是一份很稳定,收入也不错的工作。但沈健认为,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健到一家西餐厅应聘,面试合格后,他辞去了油田的工作,到西餐厅做起了服务员。可“不安分”的他想的不只是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市场调查,他总结了改进餐厅服务和管理的11条建议,可他的建议都被**一一驳回。没想到的是,3天后,他被提拔为领班。**找他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跟他讲了很多创业的理念,并告诉他为什么现在不能采用他的建议。在西餐厅的这段经历,让他懂得了不少餐饮管理的知识。

1998年,沈健到江都一家品牌服装专卖店做起了店长。当时江都的休闲服装市场才刚刚起步,服装店的投资商看中了他的经营管理才能,将店交给他管理。这种信任给沈健带来了前进的动力,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店的经营管理中,不断思考怎样进货、怎样宣传、怎样培训员工。

2000年,22岁的沈健有了自主创业的梦想。他在扬州、南京、上海考察了1个多月,思考着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沈健考察后发现,西式快餐在中国发展很快,而中式快餐起步不久,市场前景很好。沈健于是选择了经营扬州的特色小吃,他想在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鱼汤面”上做文章。

一般的餐厅都把“鱼汤面”作为包子的配餐供应,而沈健想到的是错位经营,他计划将“鱼汤面”升级为主餐,而且他的餐厅只卖“鱼汤面”。

母亲借*帮儿子创业

尽管沈健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开店的资金从哪里来?当时沈健手里只有7000元存款,而估算的开店的资金投入需要10多万元。面对难题,很多亲友并不认同和支持他开店创业,可母亲支持了他。沈健的母亲凭着自己做人的信用,给儿子借来了10多万元创业资金。

2000年,22岁的沈健在江都市经济开发区龙溪路创办了**家“宝宝熊”餐厅。*家“宝宝熊”推出了面和蛋糕两大类11种产品,30多平方米的店面里摆放了6张餐桌。尽管沈健的创业资金捉襟见肘,但想创新的“宝宝熊”不仅仅挑选了非常精致的碗和筷子,还在店里放起了音乐,30多平方米的店里开了4盏灯,而且环境卫生要比一般的店好。“我觉得理念比*更重要,实现这些理念,其实*花得并不多。”沈健说。

开业前的一个星期,沈健心里忐忑不安,担心招牌打出去后没有客源。在母亲的鼓励下,沈健坚定起了信心。因为店址并不是特别理想,沈健提前发出去200多张免费餐券,**天来的客人有很多没带券的,沈健也没有收一分*。当年,沈健的小店就赢利12万元。此后的三四年内,沈健的“宝宝熊”餐厅陆续开了3家分店。

2004年9月,沈健看中了市中心的一处门面,年租金12万元。可“宝宝熊”第4家分店当年6月刚开业,资金很紧张。店里的8名员工知道他资金上的困难后,自发地凑齐了36万元借给沈健。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沈健,他意识到“宝宝熊”寄托着员工们的希望。如果自己不努力地去发展,不把“宝宝熊”做好,就对不起员工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这次装修400平方米的店面只用了22天。当年10月,“宝宝熊”第5家店在江都市区繁华路段开业。而此时,“宝宝熊”的“鱼汤面”在江都已小有名气。

7年开了14家分店

在江都市场摸爬滚打了几年后,沈健将目光瞄向了扬州市区。

2005年3月,沈健的一个朋友到市中心买东西,发现扬州市文昌商圈内的一家店铺要关门。沈健知道后果断地签下了店面的租赁协议。2005年4月,“宝宝熊”在扬州市中心开起了分店。

到文昌商圈开店很容易,但要想立足,考验的则是商家的经营水平。沈健*先想到的是怎样让扬州人了解“宝宝熊”的“鱼汤面”。经过他的苦心经营,很快,不少扬州人都知道了“宝宝熊”。尽管沈健在这家分店上投资了60万元,但成功的运作让他1年多就收回了成本。

然而,沈健的资本扩张并非一帆风顺。2005年下半年,他到溧阳开店,遭遇到了创业路上的**次失败。“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有点找不着北了,觉得‘宝宝熊’的东西很好,到哪儿都能成功。”沈健对记者说:“我觉得人有时还是要经历一些挫折,不能瞬间成名。”

沈健意识到,由于自己近乎疯狂地开分店,学习时间少了,研究的不够。而随着连锁线的延长和地区的扩张,运营成本高了,品质控制的难度加大,在人员管理上,沈健也碰到了很多困惑。于是他到处求经,补充管理方面的知识。

后来,沈健和团队伙伴一起改进生产的工具,把古老的生产工艺融入到现代的机器里去,提高了供应速度。他们还深入民间挖掘扬州的特色小吃,进行改良,然后将产品重新定位为休闲小吃,并且实行24小时服务。沈健还在扬州的江阳工业园设立了生产和配送中心,统一采购出货,既降低了成本,又控制了品质,做到了“宝宝熊”所有门店的面条都是自己做。

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以前的自己,但这是好事,沈健说:“**过去的自己总比被市场打败自己好。如果被市场打败,那么连**自己的机会都没有了。”

2006年下半年,沈健再次以惊人的速度一下子开出了3家分店。截至目前,“宝宝熊”已经在扬州开了13家分店,产品已发展到200多个品种。

“宝宝熊”连锁店在市区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应该到外埠扩张了。沈健和他的管理团队一直都有这个想法。不过,今年沈健到台湾去了一趟,这个想法改变了。台湾有家连锁餐饮便利店,在台湾有200多家店面,在一些地方,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同样的店面。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