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初开餐馆卖肥鱼,向养殖肥鱼成功转型,黄世武探索出一条生态养殖和对外营销新模式,把“一条鱼”育成一个大产业。20多年的执着和坚守成就了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武创业人生。
从*初开餐馆卖肥鱼,向养殖肥鱼成功转型,黄世武探索出一条生态养殖和对外营销新模式,把“一条鱼”育成一个大产业。20多年的执着和坚守成就了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世武创业人生。
一锅汤煮出一种模式
5月16日,黄世武与宜昌桃花岭饭店签订合协作议,将上海“楚炫堂”肥鱼营销新模式,移植到本地餐饮企业,让更多的宜昌人能够品尝到长江生态肥鱼。何为“楚炫堂”营销新模式,这种模式到底新在哪儿?
早在2007年,黄世武与上海“楚炫堂”连锁酒店合作,采取“三峡肥鱼+烹饪技术”模式,合作开发宜昌三峡生态肥鱼系列菜品,在世博会中华美食园受到**推介,三峡肥鱼因此名扬中外。
“很多新产品上市,都有售后服务。”黄世武从中得到启示,肥鱼也是一个新产品,很多人对它不太了解,不懂它的烹制方法,同样也需要售后服务。他改变过去水产品走集贸市场、大型超市的传统营销模式,直接与餐饮企业对接,免费上门教授烹制技术,并形成一种固定的营销模式。
肥鱼是黄世武在长江生态养殖的,烹饪技术是他多年摸索出来的,特别是那道味道鲜美的“肥鱼汤”,更是受到游客好评。
黄世武从小生长在西陵峡口南津关,祖祖辈辈以捕鱼为业。20年前,他在南津关创办了*早的“农家乐”。尽管条件非常简陋,但地道的农家风味,吸引了不少宜昌市民。
在经营过程中,黄世武逐渐意识到,餐饮必须有地方特色,他将经营**转向了鱼,因为他对鱼熟悉。儿子下学后,给他当起了助手。有一次,他和儿子去市场买菜。儿子建议买点肥鱼回去试试。先前,他一直不敢买,认为这种鱼价格太高,担心客人消费不起。没想到,他煮的“肥鱼汤”如此受欢迎,买多少销多少。
2000年,黄世武的酒店由*初的3张桌子,扩大到30多张。长江肥鱼野生资源**,每年仅产几吨,他渐渐感到货源吃紧。三峡肥鱼因其味美、营养价值高而成为餐桌上难得的佳肴,目前国内淡水鱼品种中,还找不到替代产品。儿子又建议他放下餐饮,专门养殖肥鱼。但鱼苗在哪儿?父子俩都不清楚。
一条鱼育出一个产业
经过打听和寻找,儿了终于在四川眉山找到了这种鱼苗。当地人叫它“江团”,湖北石*一带称“肥头”,宜昌人称其“三峡肥鱼”。他欣喜若狂,以每尾10元的高价,购买了5000尾,用飞机托运回宜昌,开始在夷陵区黄柏河用网箱试养。
“养殖肥鱼是一个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黄世武说,当时没考虑成本和**,用餐馆*来的*补贴养殖,一心只想养成功。一年后,大部分鱼苗存活了下来。正在这时,夷陵区水利局申请到一个扶贫项目,便请黄世武和儿子到西北口水库养肥鱼,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于是,他们又购进一批鱼苗,扩大养殖规模。
西北口水库筑坝后,小鱼小虾特别多。肥鱼养殖项目启动后,他们将农民捕捞的鱼虾全部收购,作为喂养肥鱼的饵料。慢慢地,鱼虾收购价格从每公斤1元涨到6元,就在这个时候,西北口水库被列为宜昌城市饮用水源,养殖基地必须迁移。经过多次考察,黄世武*后选定坝上库***镇——夷陵区太平溪镇。
三峡蓄水后,太平溪镇一带形成了天然港湾,非常适合网箱养殖。黄世武认为,三峡肥鱼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它出自长江三峡,宜昌本是原产地,在长江养殖肥鱼更能突出其品质。
黄世武将养殖基地迁到太平溪镇,后与上海“楚炫堂”联合成立了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现代化肥鱼养殖基地,推动肥鱼产业化发展。黄世武负责养殖,“楚炫堂”负责市场营销,建立起从宜昌到上海、北京、武汉等大都市直销产业链。
如今,黄世武已在三峡库区初步建立起一个集科研、养殖、旅游为一体的肥鱼产业链。2011年,公司年产成鱼达到10万公斤,今年产量有望突破20万公斤,综合产值达到4000万元。计划今年9月在乐天溪镇沙坪村动工兴建肥鱼孵化厂和深加工项目,预计“十二五”末,年产值过亿元。
一辈子守候一份亲情
从捕鱼,到卖鱼,再到养鱼。黄世武走出了一条成功创业之路,但这条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坎坷,甚至是痛苦和绝望。
“别人都是子承父业,而我是‘父承子业’。”黄世武说,肥鱼养殖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事业,还有着割舍不了的亲情。提及这段伤心的往事,黄世武心情依然很沉重。
2000年9月,黄世武的儿子在西北口水库试养肥鱼时,不幸落水身亡,黄世武感觉天塌了一般,直到现在,黄世武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过来的。
儿子走后,黄世武无心经营,餐馆的生意一落千丈。肥鱼**天长大,餐馆*来的*,不够补贴肥鱼的“口粮”*。他曾想过放弃,但还是一直咬牙坚持着。他说:“儿子没有了,但儿子创办的事业,一定要让它延续下去。”就是这种信念,一直默默地支撑他走到现在。
“我看到长江肥鱼,就跟见到儿子一样。”黄世武说,现在长江野生肥鱼越来越少,想捕捞点鱼作亲本繁殖都很难。为此,黄世武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向长江放流一批肥鱼幼苗,来保护这个物种,为子孙后代造福。
2009年,上海海洋大学与宜昌英武长江生态渔业公司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每年派研究生联合开展生态肥鱼产业化养殖课题的攻关,进行种苗繁殖与优化、鱼病预防、饲料配方、水体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试验和研究,拟率先在国内建立三峡生态肥鱼网箱养殖产业化标准。
如今,年过六旬的黄世武还有个宏伟目标,收集肥鱼文化,把三峡肥鱼打造成具有宜昌特色的餐饮、旅游名片,能够代表宜昌美食走进国宴,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