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品质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他将做好豆浆事业视为*佳的投资理财。他从一个推销员白手起家,他的身上有着不服输的韧劲和梦想。他是“永和豆浆”的“豆魂”,他叫林炳生,他说:“我要做这行业*好的品牌,也要做这个行业的**者。”
永和豆浆集团董事长林炳生:
做*好的豆浆品牌就是理财
1999年,他参与创始的“永和豆浆”在上海常熟路开出了**家直营店,开始了“永和”在大陆的美食征战;14年后,他将一杯豆浆做到了500余家分店、20余亿元人民币的终端销售额。曾经,他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为生计同时打着两份苦工,他的事业也历了不少曲折,但如今,他不仅成功打造了两岸三地中式快餐及中式餐饮连锁的**品牌,也在豆浆行业实现了涵盖“种、产、销”的全产业链。他将品质及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他将与事业相关联的投资视为*佳的理财,他将一颗大豆的价值发挥到了**,也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动静皆宜”,他是“豆魂”也是“斗魂”,他说:“我要做这行业*好的品牌,也要做这个行业的**者。”
永不服输的推销员
林炳生祖籍福建马祖,初中毕业以后前往中国台湾生活。而这个“豆浆大王”*初赴台的梦想却并不是成为一位美食大亨,而是一名周游世界的海员。“因为从小生活在海岛上,加上那会儿觉得男儿应该志在四方,跑船的收入也高,所以就选择了海事专业。”4年专业毕业后,他却选择了当时知名的缝纫品牌“美商胜家”跑业务磨练自己。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加之性格腼腆,林炳生的**份营销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虽然胜家公司对外的形象非常好,但找顾客的过程却如同大海捞针,那种感觉甚至就像是乞丐在找对象。”工作进行到第三天,林炳生没有做成一笔单子,备受挫折的他开始萌生退意。“当时我的心里已经打起了退堂鼓,但当我得知单位有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同事坚持了3年并且取得不错业绩的时候我*终决定坚持下来,既然同龄人可以做3年,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正是这个不服输的决定改变了林炳生的人生方向。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里,林炳生开始不断强化自己的内功,学习补充各种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亲自动手操作练习。短短3个月后,林炳生就从一个新手脱变为了公司的销售冠军。但就在公司有意调任其至总公司担任培训经历的时候,林炳生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转行房产经纪。
“因为我觉得在这个领域已经没有成长空间了,我还年轻,我希望换个领域,接受新的挑战,学习更多的东西为自己的创业做基础,所以我愿意重新归零,重新去跑新的业务,接受新的挑战。卖东西无非两种境界,一种是卖到顾客手里,一种是卖到顾客心里。卖到手里是你找客人,卖到心里就是顾客找你。”在房产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打拼后,林炳生不仅再一次顺利跻身行业前十,也在许多同行望尘莫及的顶让业务中找到了自己的创业目标,东拼西凑以60万元台币的价格顶下了台湾永和地区“永和豆浆”*初的商标及店面,开始了又一场不服输的打拼。
豆浆行业的**者
“因为我自己从小就喜欢喝豆浆,吃馒头,再加上看好永和豆浆这个注册商标的未来潜力,所以我决心把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发扬光大。”但相比理想的美好,现实的过程确是异常艰辛。在起步的半年时间内,林炳生的两个合伙人就先后因为忍受不了前店后工、采用直火煮豆浆的辛苦而相继选择了退出。但跑业务磨练的意志和韧性还是支撑着林炳生继续为梦想奋斗下去。“一开始我采取的是寄售方式,将自己的豆浆送到面包店、便利店和学校的福利社委托销售,就这样慢慢打开销路,从刚开始的七八百瓶,到后来的一万多瓶,*后引进到台湾的各大卖场,开始委托加工并逐渐在北斗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并在品牌进一步成熟的1995年开始拓展至大陆市场。”
为了保证豆浆的品质和大陆每一家门店的统一标准,林炳生选择了不同地域的大豆进行试验,对洗几次,浸泡多少时间都进行了不同的排列组合,*后才选定了东北三江平原的非转基因大豆,并在东北建立了专业的豆浆粉生产基地,进行豆浆粉的制作及深度研发,力图以*新的科技手段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对于“冲泡豆浆不如现磨豆浆”的“既定观念”。“过去大家总说现磨的好,但其实现代工业加工出的豆浆会更好。相比传统现磨,现代化的生产线采用烘干、脱皮、去芽的先进工艺,一秒就能将现磨需要浸泡一晚上的黄豆激活。此外,现代生产线能在完全排渣的情况下在真空状态萃取大豆的蛋白和精华,用高温属间将酶都化掉,消除喝现磨豆浆可能出现的拉肚子及胀气。我和永和的目标就是专注和突破,我们只做大豆,只做这行业*好的品牌,做这个行业的突破者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