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路牌广告起家的小业主到拥有1000亩茶园的**,在5年间,他就完成了许多人需要一辈子才能完成的**蜕变。他就是李仕洪,一个没有把自己当做是商人的商人,他把握住了商机。
一碗茶喝出了“商机”
很多**次见到李仕洪的人都不觉得他是个商人,敦厚的脸,谈吐间,笑容坦荡。“张爱玲不是有过这么一句名言么?‘出名要趁早’。我想说的是,挣*也要趁早。”李仕洪很坦白。早在2003年,他就和朋友一起创建了自己的广告公司,起先就是做做小印刷品的广告,其后,在成雅高速路上包下了两个路牌,两年后,他完成了资本的**次积累。“那个时候一年能收入50来万,怎么都算不上有*吧?”李仕洪说,尽管当时广告公司的生意一直做得比较顺,但他始终觉得没走到自己想走的那条路上去。“我骨子里是传统的生意人,总觉得生意要做得**,就必须有自己的实体。”李仕洪觉得自己的观念很“老土”,但内心却很坚持,从2005年一开年,他就拿着自己攒下的100万资金,到处找项目。
人在面对自己夙愿的时候总是很**。在寻找项目的过程中,他经常为了一条投资信息跑上数百里去实地考察,但结果往往是失望大于希望。这样的寻找和失落,一直延续了一年。2005年冬天,他受一个朋友之邀到蒙山转了一圈,用他自己的话说,在那里,他喝到了一杯“传说中”的有机茶,具体的茶味,他记不清了,但从这碗茶里,他看到了商机。
一茶园遭遇销售门槛
2006年一开年,李仕洪揣着100万的资金上了山,在蒙山买下了500亩茶园,开始了自己的茶农生涯。与其他茶农不同,李仕洪做的不是普通的花茶或者绿茶,而是有机茶。“说实话,当时我还分不清楚有机茶和非有机茶到底有什么不同,只是很简单地想,不施化肥、农药,只靠自然生长的东西肯定是有市场的。”李仕洪说,在买下茶园之后,他先后跑到川农大和西农两所高校去咨询相关**,仅仅花在咨询上的*就不是小数目,“我找的**都是***的,每一位都身价不菲。”
也是从**那里,他理清了自己的发展脉络。“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发展的进程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未来肯定是有机食品的**。因此,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李仕洪淡然一笑,而在这淡然的背后,却曾经狼狈不堪。
2006年春天,李仕洪的**批有机茶上市了,由于在种植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肥和农药,付出的成本很高,因此在定价上,有机茶比普通茶叶贵了一倍。“价格是贵了些,但品质上**值。”他兴致勃勃地带上样品前往成都各个茶叶经销点推销,一**来,他跑了30多家网点,却没卖出一斤茶叶。“我跑的那些经销店95%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有机茶,更别说买了。”抱着像自己孩子一样的茶包,李仕洪只有苦笑。可是光笑不行,茶山上还有上千斤的茶叶等着销售,两**来,李仕洪的嘴上挂起了大泡。“调价还是不调价,我进行了一个晚上的思想斗争。”李仕洪说,天一亮,斗争的结果却是??“不降价”。对于这样的决定,他有自己的理由:“茶叶的质量没问题,降价就是降利润。现在茶山急需资金,这是万万不行的。”
一本书开启**大门
正在他为茶叶的销售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办企业的朋友直接跑来订走了上万元的货,临走,还给他留下了一本书《敲门发行学》,尽管书的内容是讲报纸发行的,但李仕洪还是从中悟出了门道。“可以敲门卖报纸,怎么就不能敲门卖茶叶呢?”放下书,李仕洪再次带着茶叶出门了,这次,他找的不是经销商,而是高端会所和企业。“我面对面地直销,现场演示,现场销售。”凭着自己憨厚的长相和上好的茶叶,李仕洪终于打开了市场。两个月后,首批上市的1000多斤茶叶便销售一空。当年,这500亩茶山就为他带来了上百万的利润。
2007年,除了扩容在蒙山的基地之外,李仕洪在马边也圈下了1000亩的茶山,当年的产值就达到了600多万元。他的实体梦是越做越大了。可尽管茶山的规模比创业时扩大了数倍,但他始终没有设立自己的经销商。“做经销商代理太烧*,而且大经销商我也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控制,我还是倾向自己直营。”李仕洪很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虽然他名片上的身份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上门推销自己生产的茶叶。
对于未来,李仕洪说,他还有一个梦,这个梦就是利用自身的渠道建立一个集销售、品茶、休闲为一体的一个大型会所。“规划是3年之内实现。”李仕洪腼腆一笑,“当然是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