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大饥荒 寻找舌尖上的河南味道

2013-03-07来源 : 互联网

导语:《舌尖上的中国》自开播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国各地的美食都上了,但就是没有见到河南的美食。《一九四二》,则将河南的饥荒灾难化!让人内心沉重之余,也引起人们的反思:河南的那些美食上哪去了?今天,就请跟随小编的脚步,来到河南,寻找那些舌尖上的河南味道!

**大饥荒,寻找舌尖上的河南味道系列之油馍

河南地方面食小吃,类似煎饼又和煎饼不同。但是驻马店一带油馍是带菜的平卷馍,做法是:用死面擀成面片,在面片上铺上调好菜,然后卷起来,用到切成长方形,放到锅里蒸熟。

在周口、商丘一带油馍与油条基本同概念.。有两种的,一种是起面的,一种是死面的。

起面的是放了渣头(老面,或者碱)。死面的就是郑州油馍。做法基本一样。郑州油馍的做法:将和好的面做成面团,放在案板上,在面团里洒入适量切碎的花椒叶、葱,打上油,来回的揉,揉的差不多了,再在面团上打一遍油,揉至面团有层为止,用擀杖将面团擀至圆形备用。在平底锅内淋少许油,*不要太大,将擀好的面团放入,在面团正面淋少许油,翻过来,至色泽金黄即可出锅。

**大饥荒,寻找舌尖上的河南味道系列之新郑丁家粉蒸肉

新郑丁家粉蒸肉始自清末丁家饭庄,距今有一百二十年历史,曾经皇帝  御厨指点,会南北风味精华,在传统基础上**的一道名菜。新郑古为"九省通衢",南北交通要道,行人很多。清末民初住在城里"察院"来往京城的皇差,常到北街丁家"萃宾楼"用饭,把南北各地风味,官府烹饪技艺传到这里。又经丁家五代一百多年来不断改进    提高,使色、味、形、质越来越好,声誉越来越高。现在制作者是丁家五世代孙六十八岁的丁广洲老师傅(红案二级厨师)。他手艺**,制作精细,保持名菜质量,能掌握烧、扒、煨、靠、炒、拌、调、滑、炖等四十多种烹饪方法,默写出六百多种菜肴品名。

丁家粉蒸肉的用料和作法:选硬肋上猪肉一斤,有肥有瘦,切成二指宽、二寸半长、半指厚的肉块;小米或糯米三*,淘净晒干、掺花椒炒成柿黄色,出香味,擀开;糖六*,面酱三*,葱、姜丝少许,用酱油拌开调好。下垫排骨,一碗十块,上笼蒸烂为止。上席时红光透亮,样如水晶,香气扑鼻,诱人食欲.

**大饥荒,寻找舌尖上的河南味道系列之鲤鱼三吃

鲤鱼三吃是郑州的名菜,从前那鲤鱼是要号称黄河鲤鱼的,饭馆买回鲤鱼来,必须在清水池里面养两三天,把土腥味吐干净,才可以捞出来下锅。现在这种讲究就有点**了,不过一鱼三吃还是让人食指大动。一半干吃,一半糖醋瓦块,头尾杂加萝卜丝做汤,*有意思的是把糖醋汁拌一窝线面条吃,跟杭州西湖醋鱼拌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饥荒,寻找舌尖上的河南味道系列之合记羊肉烩面

合记羊肉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1994年5月荣获“全国****风味食品”称号。1997年12月又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合记羊肉烩面,选用上好鲜羊肉,经反复浸泡后下锅,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将肉煮烂。另用精白面粉,兑入适量盐碱和成软面,经反复揉搓,使其筋韧。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放上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水粉条。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鲜。合记烩面严格操作规程,数十年来,坚持一碗一锅,从不懈怠, 深受食客青睐,成为郑州有口皆碑的佳肴。外地人也经常慕名前来品尝。受合记烩面的影响,经营羊肉烩面的国有、集体、个体饭店林林总总,遍全市的华冷巷,人称郑州为“烩面城”。   据说,合记羊肉烩面是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剩下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

河南美食文化十分壮观,豫菜闻名中外,现在也**大饥荒了,就努力让舌尖上的河南味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吧。今天得寻找舌尖上的河南味道,就在这里结束了!下一站是沈阳,敬请继续期待!

**阅读:

食客行** 寻找舌尖上的广西味道

饱览食尚潮流 寻找舌尖上的上海味道

有特色更出色 寻找舌尖上的浙江味道

唇齿留香味更真 寻找舌尖上的河北味道

武汉在变 美味不变 寻找舌尖上的武汉味道

怎一个辣字了得?寻找舌尖上的湖南味道

味蕾的旅行 寻找舌尖上的福建味道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