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快餐行业,很难不让人想到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企业,但是近几年,安徽合肥老乡鸡餐饮有限公司迅速成长,成为安徽*大的快餐企业,全省范围内的规模超过肯德基和麦当劳。
速生鸡和养鸡业滥用药物的负面消息多次见诸报端,使一些以鸡肉为主打菜的企业遭遇“寒冬”,面对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德克士等洋快餐的重重包围,食品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但合肥老乡鸡却逆势增长,不仅2012年销售额接近10亿元,并且已经拥有了200多家连锁店。在安徽全省,合肥老乡鸡的规模甚至超过了肯德基和麦当劳。
合肥老乡鸡成立10年来没有引入一分*风险投资,**靠自己的资金滚动发展。而从成本上看,老乡鸡的鸡种养殖成本远远高于洋快餐对手,但成本控制却能妥善处置。这也使得一家本土品牌得以在洋品牌的围追堵截下获得了生存的市场。
老乡鸡是怎样管理和经营的?如何管控全产业链?
成功从这里起步:孵化鸡
两年多从40多家店发展到200多家,剧变的关键点在于引入职业经理人和跨国咨询公司。
合肥老乡鸡创始人、董事长束从轩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参加高考曾两次落榜,不甘心一事无成的他,从孵化鸡专业户开始了他的事业。
从煤油灯孵化、到水孵、到电孵*后到电脑孵化,束从轩在经历过多次失败后,孵化事业终于一步步做大。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了养鸡事业,并拓展到销售土鸡和土鸡蛋。
在看到合肥出现一些快餐馆,而且这些餐馆很多是以鸡为主要食品之后,束从轩开始考虑自己开办快餐馆。2003年,束从轩不顾自己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反对开办了**家快餐店,取名“肥西老母鸡”,用料来自自己专门选育的鸡肉。
从2003年到2010年年中,“肥西老母鸡”虽然深得安徽消费者喜爱,但是扩张并不快。老乡鸡市场部总监解景春2010年8月进入公司,据他回忆,当时公司只有46家连锁店。
“现在是217家店,全部直营,每开张一家店需要自有资金投入60万到100万元”解景春说,“以规模计,在全国的中式快餐领域我们现在能排到前三名,**名是真功夫,和我们实力伯仲之间的是在美国上市的乡村基。”
和其他洋式、中式快餐不同,合肥老乡鸡集团的业务包括从源头开始的整个产业链。其核心公司有养殖公司、负责屠宰和**厨房制作的加工公司、餐饮公司、销售肥西老母鸡活鸡和鸡蛋的销售公司以及一家以养殖基地为依托、以观光餐饮为内容的肥西老母鸡家园有限公司。
从40多家店两年多发展到200多家店,剧变的关键点在于引入职业经理人和跨国咨询公司。老乡鸡总裁李健原来是福记食品的高管,2010年7月来到这家公司,从培训管理人员开始,逐渐成为公司的总裁,为推动公司标准化、**化出谋划策。
更大的变化来自于**咨询公司的介入。一家偏居内地合肥的地方性餐饮企业,却选择了知名**咨询公司特劳特(中国)战略定位咨询有限公司做全盘设计,为此耗资3000万元。而在将“肥西老母鸡啊”更名为“老乡鸡”、变更logo之后,公司连锁店的数量,也由方案实施前2012年3月份的134家猛增至217家。
**上游质量有妙招:“两段式”养殖
在180天的生长周期中,交给农户散养120天,而企业回收鸡种饲养*后的60天,在这60天中注意禁药、补充营养、保持健康。
研究肯德基、麦当劳的鸡种和老乡鸡的鸡种,一眼就可以看出后者明显的劣势。
肯德基、麦当劳所用的白羽鸡是典型的“肉鸡”,来自国外优秀的育种公司,这种鸡的特点就是生长周期快、肉质丰富。白羽鸡生长45天就可以被屠宰,而肥西老母鸡的生长周期是180天,仅此一项,肥西老母鸡的生长成本就是前者的4倍。
不仅如此,两者用相同饲料的情况下,长肉的效率也有着天壤之别。白羽鸡每吃两斤饲料就可以长一斤肉,而肥西老母鸡需要吃4到5斤饲料才能长1斤肉。如果按两个因素简单叠加计算,肥西老母鸡的生长成本有可能高出白羽鸡10倍。
还有食品安全上的差异性。白羽鸡是外来育种的鸡,而肥西老母鸡属于本地土鸡。老乡鸡养殖场厂长张洪新介绍,中国有30多种本地土鸡,比如麻黄鸡等,这些土鸡无一例外,生长周期都要大大长于白羽鸡,但是,正因为生长周期长、发育均衡,国内优质的土鸡相比白羽鸡适应能力强、对疾病的抗疫性能强。
“白羽鸡这种速生鸡是科技的结果,代表科学家的汗水,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它毕竟对温度、湿度的变化更敏感,容易生病,而农户在养殖中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会不择手段,在养鸡的禁药期仍大量使用抗生素,这对人体健康不利。”张洪新说。
更重要的是养殖方式。老乡鸡集团的肥西老母鸡采用“两段式”养殖,具体地说,就是在180天的生长周期中,交给农户散养120天,而企业回收鸡种饲养*后的60天,在这60天中注意禁药、补充营养、保持健康。
“这60天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净化’阶段,是不用药的。”张洪新解释,根据国家规定,养鸡厂可以使用的药有15种,服用这些药后,鸡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对人体不造成伤害,而代谢的周期是6到14天。60天的“净化”期,可以保证肥西老母鸡不含任何违规药物。
而白羽鸡的“净化”则相对较难。张洪新肯定地说,“因为生长周期45天的白羽鸡长得太快了,企业不可能再分出阶段去集中饲养、集中‘净化’,只能从散养农户手中收购。”
为什么不从鸡种开始就由养鸡场集中机械化饲养呢?“这牵涉到成本,”张洪新说,“养鸡场需要硬件设备的投入:比如白羽鸡适合温度18℃到 25℃,低了生长慢,高了体质受影响;大量养殖会产生氨气,氨气浓度超过一定的ppm就有害,要通风、锅炉保暖、加热;夏季温度高,要空调降温,标准化养鸡场一个降温设施的投入需要几十万元,此外还需要光照刺激、保证饮水的洁净度等,这些都要投资。”
按照估算,机械化的标准养殖场每养殖1万只鸡,需要投资60万到70万元的设备,而养殖规模达到数百万只的大型养鸡场,比如卷入此次药物风波的养鸡**企业六和集团,规模至少数百万只,其巨大投入可想而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