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私房美食”走俏 美味背后存隐忧

2016-06-30来源 : 互联网

目前岳阳的网络“私房美食”多为无证经营,不仅食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如果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DIY蛋糕、自制卤味、手工小饼干、生鲜特产….打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仿佛走进了一个食品大卖场,各类“私房美食”不仅卖相诱人,还被卖家贴上“纯手工”、“无添加”、“天然绿色”等宣传标签,让人忍不住“剁手”。

不过,这些网售的“私房美食”真的卫生、质量可信吗?卖家都具备经营资质吗?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岳阳的网络“私房美食”多为无证经营,不仅食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如果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市民张女士就是网络“私房美食”的忠实用户,几乎每周都会购买一次。对于这些“私房美食”的卫生和质量,张女士表示“比较放心”,“很多卖家都是熟人介绍的,本来就比较可靠。而且他们会把制作过程拍下来,晒到朋友圈上,看上去还挺卫生和健康的。”

“90后”小王是朋友圈里有名的“烘焙小能手”,常常在家自制马卡龙、蛋糕、曲奇饼等甜点。两个多月前,她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卖起了自制甜点,生意十分红火。不过,当记者问起经营资质的问题时,小王坦言,自己并未办理营业执照,也没有餐饮许可证,“因为是业余爱好而非业主,所以我并没有把这当成事业来做,只是想和朋友们分享美食。”

记者采访了市区20位在网络社交平台售卖食品的卖家,发现没有一人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同时,绝大多数卖家除了标注产品简介外,都没有提供相应产品的标准号、配料、生产日期等必要的相关信息,几乎就是“三无产品”。此外,此种经营方式也存在偷漏税的问题。“我卖出去的东西,和我自己在家吃的东西,是一模一样的。”一位未办证的卖家告诉记者,在网上卖食品,靠的就是口碑和信用。

尽管卖家们都拍着胸脯保证自家的产品可靠,但难免让人产生顾虑。记者了解到,制作销售食品的正规商家,都需要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并领取相关食品经营许可证件。此外,食品加工人员还需取得健康证,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但网售食品不同,绝大部分商家既没有食品生产许可,也没有食品流通许可,缺乏最基本的食品经营资质。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起草《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办法》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凭证,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如不能提供经营者具体信息也需担责。对此,岳阳不少卖家均表示,因为没有专门的店面,经营资质无法达到办证条件,对于《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他们目前仍持观望态度。本报记者方璐

标签: 微信美食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