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古老食物:中国惊现4000年前面条

2013-04-11来源 : 互联网

无论是中国人、意大利人还是**伯人,都说自己****了面条。现在,这场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在中国黄河流域的喇家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世界*古老的食物——距今4000年的面条,其他任何国家的面条的历史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考古学家称沉积锥和碗底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区,允许面条保留下来。

*古老的苗条面世,结束面条**国之争

考古学家在中国一个古老的居民地进行挖掘,当翻转过来一个陶土制成的碗后,发现裏面居然安静地“睡”著一小堆保存完好的面条,这堆“植物化石”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古老的面条。

这个装着面条的碗是在中国西北黄河流域一个小村子的废墟中被挖掘出来的,4000年前的一次地震将这个小村庄埋在了地下十英尺处。

这些面条看上去细细黄黄,大约20英寸长,极像中国西北部经常使用的一种用小麦粉做成的面条——拉面,这种面条用生面粉做成,并且反覆抻拉成细条。

《自然》杂志当地时间13号发布这条*新消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几位科学家参与了这次发现。

在此发现之前,*早关於面条的记载是在一本东汉时期有1900年历史的书裏。当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学家在查看“植物化石”中的淀粉粒和矿物粒时,他们发现了很多令人惊奇的东西:这些古面条跟我们现在吃的不一样,不是由小麦制成,而是由粟做成。粟和小麦一样,构成了中国农业的基础。

“考古学上有证据可以证明,虽然在5000-4500年前小麦已在中国西北部出现,但直到唐宋朝才风行起来,也就是从西元618到1279年,之后,小麦才成为继大米之后中国第二大谷类作物。”发现者之一的考古学家吕厚远说,“小麦在中国成功移植历时不短,它是逐渐从中国西北部发展到东部及南部的。”

面条如何制成仍然是谜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吕厚远老师告诉记者,面条是由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叶茂林带队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掘出来的。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叶茂林研究员,在主持发掘我国**的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时,在齐家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一只倒置的陶土碗,在碗底有面条,长约50 厘米,直径约0.3 厘米,粗细均匀,颜色鲜黄,与现在的拉面形态相似,这提供了我国先民在4000年前已经制作面条的*直接的证据。

叶茂林一行从1999年就开始在喇家遗址进行科学考察了。喇家遗址4000年前在一次地震中被掩埋,致使当时的文物、生活场景及人们被埋掉。4000年后科学家开始发掘遗址,目前叶茂林老师仍在当地进行发掘研究工作。

吕厚远2004年冬季开始搜集资料进行观察研究。他对这些出土的面条的形状、成分、工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采集了很多大麦、小麦和谷物的样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令他十分惊奇,因为面条并不是由麦子做成,而是由小米和粟合成的。“小米是没什麼黏性的,怎麼可能做成面条呢?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什麼样的工艺能做出如此细长的面条,目前我们尚不明白,还需要进一步考究。即使是我们现代的厨房也难以做成如此高工艺的面条。”吕厚远讲。

吕厚远的文章将发表在明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该结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西方人认为面条起源於**伯。

**解析:

世界*古老的面条始于中国

中国科学院吕厚远介绍,这项研究说明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先民,在4000年前已经用小米和粟混合做成了世界上*早的面条,与目前一般用小麦做面条的原料是不同的。

这说明当时的先民已经有了较完善的工艺对这些植物果实进行脱粒、粉碎达到足以可以制作成面条的面粉,利用面粉做成和目前“拉面”一样均匀、细长的面条,尽管当时面粉的品质还比较粗糙。

这些发现对於新石器农业考古和古代食品文化研究有著重要的意义。

背景链结:

面条*早记载在东汉

一部中国史,半部饮食史。面条是中国民俗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关於面条*早的记载在东汉年间出现,到了宋代,面条花样逐渐增多。而中国各地的面食风味也十分不同;烹调方法有凉拌、烹捞、脆炸、煨烩、汤煮及炒溜等等。

古时民间卫生条件很差,因饮食不洁,患胃肠病者颇多。而面条在粮食中*为洁净,面条用水沸煮,吃原汤面,就会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千百年来,侍候病人的饭食,多用面条。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