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美食汇:247年前木有红苕

2013-02-25来源 : 互联网

红苕也称红薯、番薯,制成红薯干和红薯饼深受人们喜爱。也许您不相信,作为重庆普通市民菜篮子里的寻常物,红苕进入巴蜀仅两百多年历史。新近出版的《品读江津系列》一书中,提到了一则“红苕菩萨”的旧闻:247年前,江津县遇大旱饥荒,县令派人到外地购买红苕回川栽植,缓解了饥荒,并使红苕扩及全川以至西南诸省,县令也因此被江津人称为“红烧菩萨”。

为解饥荒 县令引红苕入川

番薯即红苕,原产于美洲中部。明万历初年(1573年),福建华侨陈振龙从菲律宾吕宋岛买得及尺苕藤,带回试种。据重庆甘薯研究中心主任张启堂介绍,粮食短缺时代曾有“红苕半年粮”的说法。

**版《江津县志》载:“是时番域之苕,川中无种,公遣人市诸番舶,由津延及外省,利赖至今。”这是西南各地关于红苕的*早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年),江津3年大旱,饥荒四起。来自广东的江津县令提出引进良种作物,派人从广东老家引进番薯。引进头年,番薯大获丰收,百姓将其制作成红薯干红薯饼等各类美食。奖金基本解决饥荒,川内各地纷纷效仿引种并**红薯饼的做法,导致番薯价格一路走高,很快成为西南各省的主粮。

为了纪念县令引入番薯的功劳,江津人称其为“红苕菩萨”,世代祭拜感念其厚恩。

红苕虽小 却促进巴蜀大发展

红苕一物虽小,但对于巴蜀地区的影响却深远不可估量。西南大学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教授说,别小看红苕,正是它以及红薯干红薯饼留住了客家人等移民,促进了江津以至四川大发展。

蓝勇说,经明末清初战乱,巴蜀境内一度仅余九万余人,以后百余年间,巴蜀人口猛增到776万人。除了湖广填四川大移民因素,人口猛增背后是粮食同步增产。乾隆时期虽数次灾荒,全川人口仍高速增长。若不是先后引进红苕和玉米,巴蜀哪能续接这么多香*?

链接:重庆外来农作物“群芳谱”

据悉,我国现有50多种外来农作物,其中绝大部分重庆地区都有种植。

玉米:原产南美洲,500年前传入我国广西,康熙三十九年传入重庆;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1650年传入中国。《奉节县志》记载,清初即种植洋芋;

花生:原产美洲,18世纪后传入巴蜀地区;

向日葵:原产美洲,清初传入巴蜀;

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明朝时期传中中国,在辣椒传入前,川人多以花椒代替;

南瓜:原产中南美洲,元末明初传入中国,明末清初传入巴蜀;

烟草:原产中南美洲,抗战时期传入重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