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产值500万以上)制造企业产成品为462.47亿元,相比2009年421.40亿元增幅达9.75%。预计到2011年,中国食品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企业规模将不断扩大,但是增速放缓趋势明显,增速保持在8%-10%之间。
*大的市场产值孕育了食品行业庞杂的产业链,由于食品生产方式多种多样,加之细分领域食品种类特质不一,对原材料生产、采购、运输等各环节要求不一,但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食品产成品质量的优劣。**以来,中国的食品供应链散落而无序,对食品安全提出较大挑战。
据清科研究中心*新数据显示,2005-2011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中国食品行业的投资事件为159起,其中已经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127起,披露的投资金额总额为47.20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为3716.45万美元。相比其他行业,中国食品行业的投资事件频发,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披露的投资案例、金额均创历史纪录。
原因有两点:一是继次贷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处于萎靡发展期,各类行业抗经济危机的能力有限,相比而言,食品行业抗经济危机及通胀的韧性较大,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二是随着中国消费者只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食品作为主要的消费领域之一,将会带来相对稍高的投资回报。不过,2012年上半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事件锐减,主要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资本对市场的信心与判断。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中国食品安全的不可控因素较强,极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一方面,食品行业主要面临食品安全频发的风险,这种风险极易造成人们信心丧失,进而产生行业诚信危机。这不仅可以摧毁一个企业,甚至一个食品行业。对于投资人而言,食品安全不可控性太大。
另一方面,行业标准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目前,中国食品行业标准与**同类食品行业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在中国食品的海外拓展中,中国食品标准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预计行业标准也将与世界接轨,这种风险更不可控。
跨境并购趋势明显
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5-2012年上半年,食品&饮料行业并购事件位居消费品行业**,期间发生的并购事件为71起,占比达49.65%。
近年来,在中国食品安全形势逼迫下,食品行业横向的跨境收购以及纵向的产业链整合行为均趋于活跃,吸引了更多战略投资者及财务投资者的关注。一方面,**企业谋求收购国外**品牌及上游产业链资源,以加强产业链控制及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加大,也导致部分投资者谋求退出,为国外*头提供了入境收购的机会。
但中国食品行业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却充满艰辛。以光明食品为例,2010年年初,光明食品开始海外并购之路,*先是并购澳大利亚*大粗糖生产商CSR糖业公司。随后,光明在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维生素零售商建安喜(GNC)等海外并购案中都以失败告终。**成功的一起海外并购是2010年10月对新西兰新联乳业有限公司51%股份的收购。不过,无论路途多曲折,中国食品行业海外拓展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值得关注。